|
红岩先锋|重庆七中团委:上好新时代“红岩大课堂”沙坪坝区作为红岩精神重要发祥地之一,入选团市委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团组织四个试点区县之一,团区委以“一统六化”为路径,结合我区实际制定试点工作方案,选择3个学校、3个机关事业单位、2个国有企业、1个新社会组织、3个城市社区、2个农村共14个代表性强、工作基础较好的团组织开展试点工作。经过试点团组织半年的探索实践,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团组织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形成了一批具有代表性、创新性、典型性的工作案例。
为总结推广基层经验做法、亮点成效,鼓励基层创造、释放基层活力,团区委梳理提炼了质量较高、效果较好的优秀创新案例,现将这些好做法在全区范围内进行复制推广,以发挥最大效应。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重庆七中团委的做法,一起来学习吧~
重庆七中团委
重庆七中团委以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团组织试点为契机,发挥沙区红色资源优势,结合本校特色,深入开展“冠红岩之名、铸红岩之魂”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工作的新方法、新举措,上好新时代“红岩大课堂”,引导学生品红岩故事、学红岩先烈、扬红岩精神、做红岩传人。
基本情况
重庆七中前身为东川书院,是重庆市首批重点中学,2020年6月挂牌“重庆大学附属中学校”。这里走出了“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红岩英烈韦延鸿等革命先烈。学校有教职工近500人,教学班110个,在校学生约5500人。学校推进集团化办学,已形成“一校四点”“一体两翼”发展格局,是重庆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学校、重庆市首批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试点学校、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教育基地、全国教育信息化创新运用先锋学校、全国校园足球先进学校。重庆七中团委共有下级团支部61个,团员1100余人,先后获评“全国青少年权益维护岗”“重庆市五四红旗团委”“沙坪坝区中等学校示范团校”等荣誉。
接下来 和沙团团一起学习 他们的变革做法
变革主要做法
丰富读书活动 红岩故事记心间
秉承“论道、讲学、修身、践履”的书院文化内核,赓续学校光荣的革命传统,组织开展了“学灯耀红岩 书香润东川”系列读书活动,鼓励东川学子积极阅读红岩故事,从红岩故事中汲取精神力量。
自由阅读。学校打造“东川书吧”暨重庆大学图书馆东川分馆,为学子营造了良好的读书环境。书吧内开设了红色读物专区,存有上百本红色读物,以供学子利用课余时间,自由阅读红色书籍。
集中阅读。学校分别在每周三下午和每周四下午为初中学段学生和高中学段学生开设了一节语文阅读活动课,利用电子水墨屏设备,在线阅读红色读物。课后,由学生分享读后感悟,并定期撰写读书笔记。
家校阅读。学校开设了“家校悦读班”,每学月邀请指定年级的家长代表,利用自习读报时间,与孩子一起在书吧内阅读红色读物,分享读书感悟,让家长支持、参与到学校的读书活动来,增进家校合作,让“品读红岩”从学校走向家庭,由家庭走向社会。
建强宣讲队伍 红岩精神广传播
七中团委牵头组建了以优秀共青团员为主体的30余人的“蒲公英”红岩讲解员队伍,队伍建设实现“选‘优苗’、墩‘好苗’、育‘壮苗’”。
重选育。红岩讲解员队伍从各年级团支部吸纳优秀团员加入,并同时引领带动各少先队,支持优秀少先队员加入,促进团队衔接贯通。丰富队伍培育形式,陆续举行了国旗下讲话、参观校史馆、东川校史知识竞赛等活动16场次,并开展了红岩精神学习课程培训,培养红岩讲解员理解表达和公共参与能力。
广宣讲。以“书院文化”为感召引领,红岩讲解员队伍常态化开展百年校史、知名校友故事宣讲,强化爱校荣校情感,在活动中立“尊严”、创“和谐”、促“传承”;利用重要节假日在红岩魂陈列馆、渣滓洞、白公馆和磁器口古镇等地讲解红岩故事、宣讲红岩精神30余场次,以此提升红岩讲解员队伍的家国情怀和“血性、情性、慧性”。
严考评。为确保队伍建设长效化,在每一个活动周期结束后,根据讲解员队伍成员的表现,进行考核评价和推优工作,对表现合格的成员开具社会实践活动证明,并记入志愿服务时长;对表现优秀的成员,可参评学校优秀志愿者、优秀社团干部等荣誉,并推荐学校公众号宣传及参加市区级比赛;对政治素养过硬、能力态度良好的少先队员,可获得参加团校学习和推优入团机会。 开展志愿服务 红岩精神代代传
“重庆七中东川青年志愿者协会”积极传承红岩精神、开展红岩志愿服务,立足校内、辐射社区、服务社会。
强化志愿服务领导。坚持“党建带团建”,在学校党组织的领导下,校团委出台了《志愿服务实施和评价方案》,形成“七步工作法”,即校团委前期与学校相关处室、社区衔接,校团委起草活动实施方案,学校党委批准,年级党支部认领活动并积极组织,校团委积极配合协调,党支部带领学生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学生发展中心作记录与评价。加强了党组织对志愿服务的指导,形成了志愿服务闭环工作链条。
丰富志愿服务载体。常态化利用全校升旗仪式开展志愿服务国旗下讲话,对东川优秀志愿者进行表彰,开设以“弘扬奉献精神 争做红岩先锋”为主题的系列团队课,激发了全校师生做志愿者的光荣感和使命感。在嘉陵江河岸、饮水村敬老院、劳动路社区荒地、沙坪坝街道小巷和思源村的电箱旁,广泛开展植树护绿、巡河、敬老爱老、文化宣讲、迎新筹备、校运动会部署等红岩志愿服务活动97次,参与人数达2166人次,切实将红岩精神写在沙坪坝大地上。
严格志愿服务评价。坚持“入团先做志愿者”的工作理念,打造了《我志愿、我奉献、我快乐》《雷锋精神代代传》《如何做好劳动教育与志愿服务》等志愿服务优质团课,明确将校内外志愿服务作为团前教育的必修课。学生在成为入团积极分子后,必须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将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时长、活动表现纳入到入团培养考察中。 工作成效
厚植了精神信仰。重庆七中将读书活动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以阅读红岩故事为重要内容,启智润心、培根铸魂,引导激励青少年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切实增强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在主题读书活动中厚植精神信仰、传承红岩精神。
践行了红岩精神。东川学子坚持知行合一,既学习红岩精神,更重视行动落实,争当红岩传人。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开展,志愿服务精神深入人心,拓宽了师生们的视野,增加了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促进了“幸福德育”的价值重构。
提升了育人效果。在共建“红岩大课堂”目标驱动下,发挥中学共青团组织的“大思政”优势,综合读书活动、红岩志愿服务等举措,让东川学子增强了政治认同。
经验启示
重庆七中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勤奋的学习传统、蓬勃的体育传统,厚重的校史文化和浓郁的家国情怀,构成了重庆七中“书院文化”的精神根基,也是东川校史馆灵魂之所系。学校极为重视红岩精神的资源整合、开发与价值挖掘,既充分利用已有校史资源,又做好守正创新,不断完善丰富红岩精神内涵中与时代发展相契合的育人元素,让红岩精神活在当下、代代相传。
转载自“青春沙坪坝”公众号 |